Liberal Studies

通識教育科

通識教育科成員
  • 通識教育科科主任:
    • 梁劍青老師 Mr Leung Kim Ching
  • 通識教育科老師:
    • 麥梓偉老師 Mr Mak Tsz Wai
    • 鄭安瑩老師 Ms Cheng On Ying
    • 劉偉雄老師 Mr Lau Wai Hung
    • 謝淑文老師 Ms Chieh Suk Man
    • 劉欣宜老師 Ms Lau Yan Yi
宗旨
  1. 知識
    1. 鞏固學生在不同學習領域及情境的知識建構,成為獨立思考者;
    2. 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建立堅實知識基礎,爭取優異成績。
  2. 能力
    1. 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;包括不同共通能力(generic skills) 如批判思考能力、創造力、溝通能力等;
    2. 把不同共通能力適切應用於課業及測考。
  3. 價值觀
    1. 建立正面價值觀及積極人生態度;
    2. 欣賞及尊重不同及相互衝突的觀點。
課程
  • 本校的初中課程以「校本形式」規劃,提供以個人、社會及人文學科學習領域(PSHE)為主的內容,因為本校在中一及中二級沒有開設歷史及地理科等人文學科科目,通識教育對鞏固學生相關基礎知識及培養共通能力扮演重要角色。
  • 現時本科初中課程的架構如下: (適用於2019-20年度)
    內容/級別 中一 中二 中三
    課題內容
    •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
    • 生活素質
    • 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、身份認同
    • 能源、科技與環境
    • 全球化
    共通能力及技能 圖像組織法 創造力 明辨性思考
    基本法 「一國兩制」的歷史背景;基本法的憲制地位 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對外事務
    英語學習材料 Vocabulary building Proofreading Contextualized cloze
  • 初中課程是每循環週共兩節,絕大部份課堂以一次兩節形式運作。
  • 本科初中課程有以下特點:
    • 以香港情境為學習中心;
    • 學生學習各共通能力範圍,並不是滲透於知識內容;
    • 選取基本法的相關章節,加深學生對基本法的認知及提升公民意識;
    • 建立「循序漸進」(graded) 的英語學習策略,並在評估過程中呈現。
  • 通識教育的高中課程各單元内容是參照在前教育統籌局在2007年出版的[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(中四至中六)]。卷一(資料回應題)是以個別社會恆常或突發性議題為主,聯繫各主要單元的知識及概念,對所提供的資料作出合理引伸;卷二(延伸回應題)強調考生運用已學的知識、技能及價值觀對定議題作出深入討論、提出建議及論證其立場。
中四級
中四上學期 中四下學期
單元
  • 單元二:今日香港
    主題1:生活素質 (6)
    主題2:法冶和社會政治參與 (3)
  • 單元二:今日香港
    主題2:法冶和社會政治參與 (4)
    主題3:身份和身份認同
  • 單元五:公共衛生
    主題1: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(3)
    主題2:科學、科技與公共衛生 (3)
  • 單元一: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
    主題1:自我了解 (2.5)
    主題2:人際關係 (2.5)
  • 單元二:今日香港
    主題2:法冶和社會政治參與 (4)
    主題3:身份和身份認同

暑期補課:

  • 單元二:今日香港
    主題3:身份和身份認同 (6小時)
技巧
  • 引伸回應
  • 概念化
  • 因果關係 (推論)
  • 簡單數據分析
  • 影響分析 (正、負面)
  • 辨析不同範疇/角度
  • 資料印證
  • 申明立場/論證
    (立論及駁論)
  • 引伸回應
  • 概念化
  • 因果關係 (推論)
  • 進階數據分析及引申原因
  • 影響分析 (短期、長期)
  • 歸納不同觀點
  • 資料印證
  • 判斷立場/論證
    (立論及駁論)
提問用語
  • 看法/價值觀
  • 結論
  • 解釋及說明原因/因素
  • 解釋資料如何支持看法
  • 趨勢/現象/特徵/模式
  • 多大程度同意
  • 看法/價值觀
  • 解釋及說明原因/因素
  • 解釋資料是否支持看法
  • 解釋困難/障礙/挑戰
  • 初步提出建議/解決方法
  • 持份者衝突/價值衝突
  • 詮釋漫畫
  • 解釋正、反論據
  • 關注點
測考頻次
  • 小測1次
    (卷一:1題短)
  • 統測1次
    (卷一:2題1長1短)
  • 考試:
    (卷一:2題1長1短)
    (卷二:1題)
  • 統測2次
    (卷一:2題1長1短)
    (卷二:1題)
  • 考試:
    (卷一:2題1長1短)
    (卷二:1題)
功課(不計預習)
  • 資料回應題/延伸回應題/文字功課 –不少於4次
  • 報章議題習作 (信報通識/明報通通識)- 6次 (Cycle 3-8)
  • 資料回應題/延伸回應題/文字功課 –不少於6次
  • 報章議題習作(信報/明報通通識) - 10次 (Cycle 13-24)


中五級
中五上學期 中五下學期
單元
  • 單元六:能源科技與環境
    主題1:能源科技的影響 (3)
    主題2: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(4)
  • 單元三:現代中國
    主題1:中國的改革開放(2)
  • 單元三:現代中國
    主題1:中國的改革開放(5)
    主題2: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(傳統家庭與現代生活) (3)
  • 單元四:全球化
    主題: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
    (概論) (1)
    (經濟全球化) (3)
    (文化全球化) (3)

暑期補課:

  • 單元三:現代中國
    主題2: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(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) (6小時)
技巧
  • 高階數據分析
  • 漫畫與資料對比
  • 資料互證
  • 深入提出建議/解決方法
    (具體/限制/預期困難)
  • 深入駁論
  • 比較兩項/多項因素/政策
  • 深入比較
  • 評估影響/成效/可行性:提出恰當準則作出判斷
  • 評論/比較政策:提出恰當準則作出判斷
  • 深入駁論
  • 比較兩項/多項因素/政策
提問用語
  • 轉變/變化/關係
  • 利用資料詮釋漫畫
  • 解釋正、反論據
  • 角色/責任
  • 信念、抱負
  • 持份者衝突/價值衝突
  • xx較yy佳/有效/大/小
  • 最重要/有效
  • 爭議點
  • 妨礙多於/而非促進
  • 評論成效/可行性
  • 利多於弊/弊多於利
  • 評估
  • 優先考慮
    (因素之間的相關重要性)
測考頻次
  • 小測1次
    (卷一:1題短)
  • 統測1次
    (卷一:2題1長1短)
  • 考試:
    (卷一:2題1長1短)
    (卷二:2選1題)
  • 小測2次
    (卷一:1題短)
  • 統測2次
    (卷一:3題1長1短)
    (卷二:1題)
  • 考試:
    (卷一:3題1長1短)
    (卷二:2選1題)
獨立專題探究 教授製作具規範的探究方法探究報告技巧
(A, B部份及其他行政安排)
  • 教授製作具規範的探究方法探究報告技巧 (C, D部份及其他研究方法如問卷及訪談)
  • 繳交具規範的探究方法獨立專題探究報告 (8月)


中六級
中六上學期 中六下學期
單元
  • 單元四:全球化
    主題: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(回應全球化) (4)
  • 重溫社會議題及概念及過往公開試試題 (5)
重溫社會議題及概念及過往公開試試題 (2)
技巧 重溫所有中四及中五相關內容
提問用語
測考頻次
  • 統測每2星期1次,共5次
    (2次卷一:3題1長2短/2長1短)
    (3次卷二:1題)
  • 學科考試:
    (卷一:3題2長1短)
    (卷二:2選1題)
  • 統測1次
    (卷一:3題2長1短)
  • 畢業考試:
    (卷一:3題2長1短)
    (卷二:3選1題)
功課 資料回應題/延伸回應題/文字功課 – 不少於3次

註:

  1. 括號內的數字顯示完成課題的建議循環週數目。
  2. 評估(卷一)長題目等同3個分題,短題目等同2個分題。
評估

多元化評估策略

  • 「促進學習的評估」(Assessment for learning)是本校一直重視的發展方向;「促進學習的評估」可運用回饋蒐集幫助老師調校教學策略,令學習更有效;本科強調利用進展性評估(formative assessment)培養學生認真學習態度,例如在評改期間多加勉勵性評語。
  • 「對學習的評估」(Assessment of learning)可評定學生的學習進展;也稱為總結性評估(summative assessment),例如在完後一個學習單元後的測驗及年終考試等。
  • 本科採用多元化評估策略,例如利用圖像組織法(graphic organizers)、海報/廣告設計、剪報評論、社論分析、單元階段反思、探究式習題、長問題等;老師必須因應學習者需要作調適,以滿足學習多樣性,所有學生均從不同評估方式建立自信。
  • 在課業引入自擬問題部份,自擬問題(Self-generating questions)可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,學生主動地對相關議題產生探究興趣,再訂立問題以刺激思考,不只是被動回應老師提問。
  • 自擬問題必須由老師作出引導及教授相關技巧,因應學生程度加以推廣;例如在報章匯報擬題,帶動班上學生回應及討論;在學習日誌擬題,澄清學習疑問及互相交流見解,成為師生交流平台;在網上討論區內擬題,引起不同觀點匯集及呈現出來,有利建立互動學習社群(interactive learning community)等。
活動

通識日在2011-12年度開始進行,目的是以不同形式的校內學習活動如講座、戲劇表演、展覽、視頻欣賞及攤位遊戲等,除有效運用校內資源外,並利用社區資源如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等,以擴闊學生視野及知識基礎;及提供適切的校外參觀活動,讓學生走出課堂,給予獨特的學習機會。


通識日活動:城市論壇

香港天文台參觀活動